??樂居買房訊(付強 徐子軒 臧璇)網上價格與交易價格相距甚遠、網上房源實際并不存在、聲稱房源售出轉而推薦其他產品……樂居買房發現,目前房產中介通過發布虛假房源、偽造房屋交易價格等方式,誘導購房者“上鉤”的問題依舊屢屢出現,且已從住宅市場向寫字樓等商業地產領域輻射,令置業者怨聲載道。
??專家表示,此類“釣魚信息”擾亂市場秩序,涉嫌侵犯民眾知情權和選擇權,對行業造成負面影響,亟待加強規范管理。
??網上報價與實際相差5%
??一套寫字樓差額超千萬
??日前,樂居買房接到北京置業者劉先生反映的問題,稱一套在網上顯示單價為5萬元/㎡的寫字樓產品,與中介溝通后的實際報價卻達到5.5萬元/㎡。在他看來,中介發布“釣魚信息”影響了公司置業計劃,涉嫌損害消費者權益。
??根據劉先生的描述,他所在單位近期有更換辦公場所的意愿,在某房產平臺查詢后,發現位于北京西三環某寫字樓的一套房源無論地段、面積均符合單位需求,且網上顯示的5萬元/㎡的單價和周邊項目相比也具備一定優勢。
??與單位相關負責人溝通后,決定將此房源作為重點目標,于是劉先生就找到中介了解情況,不料沒說幾句就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5萬元/㎡的單價,一下變成了5.5萬元,且中介聲稱,這個價格還是他們與客戶“談下來的”。
??“10%的差距,放到一套3000㎡的房源上,差價就能達到一千四、五百萬”。 劉先生說,他還特意就價格不符問題提出質疑,中介回復稱“網上報的價格一般都低于業主(實際)報價”。
??劉先生對此頗為氣憤。他認為,雖然還不涉及交易環節,但消費者在網上檢索信息、包括搜集相關資料等,已經花費了不少時間;如果不是價格合適,可能直接就略過了,不會有后續的精力消耗。此外,作為單位購買,還涉及內部報批等流程,相對復雜,牽涉精力更大?!半m然中介服務態度很好,承諾幫忙繼續壓價或推薦類似產品,但虛假信息還是讓人不快,有種受騙的感覺?!?/p>
??調查:寫字樓虛假報價占比高
??有中介直言“這是普遍現象”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習慣通過網絡獲取房源信息,房地產經紀機構也主要借助互聯網發布房源信息獲客,平臺發布信息魚龍混雜、各種令人難辨真假的情況隨之而來。
??樂居日前對北京部分區域互聯網發布的寫字樓房源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三家全國性的房產信息平臺上,房產中介發布虛假信息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樂居在三個平臺上隨機挑選了30個位于朝陽、海淀和西城區的發布房源,就其實際售價與中介核實。經溝通,30個產品中僅有約10%信息基本真實,即網上報價與實際報價相當,另有約76.7%產品的實際價格高于網上報價。其中,價格差距小于10%的約占20%,實際價格比網上報價高出10%-20%的約占16.7%,高出20%以上的占比達到40%。
??網上報價3.6萬/㎡的產品,實際報價最低4萬
??網上報價4.2萬/㎡的產品,實際報價5-5.5萬
??此外,還有4個房源經詢問后無法交易,中介給出的理由是已售完或無此房源。
??根據調查結果,實際報價較網上價格高出2成以上者占比最高,也就是說,以網上顯示單價5萬元/㎡的寫字樓產品為例,業主實際要價或達到6萬元以上,可能與置業者的心理預期存在較大出入。
??對于為什么不據實填寫價格信息,中介服務人員多以各種理由搪塞,如業主要求、信息滯后等。不過也有中介直言,“網上都是廣告價,實際這么低價的房源幾乎沒有”,“銷售存在競爭,所以只能想辦法獲取客戶”。
??至于已售完或無此房源的產品,中介的解釋是信息較早或沒有定期更新,會根據客人需求推薦類似產品。但據樂居觀察,這些產品顯示的更新時間多為最近一兩天內,中介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通過虛構頗具價格優勢的產品信息吸引置業者致電咨詢,借機推薦其他產品,或許才是中介的真實目的。
??調查中,一位據實發布信息的中介人士則直指某些同行發布虛假信息,“標題欄寫三個樓盤名稱,純粹是吸引客戶用?!?/p>
??專家:“釣魚信息”涉嫌違法
??亟需套上法律“韁繩”
??對于中介機構發布“釣魚信息”誤導置業者的問題,行業人士普遍表示弊病存在已久、亟待解決,建議借助法律的“韁繩”早日加以約束。
??“在網上發布低價、優惠等信息,吸引購房者‘上鉤’,實際上根本拿不到這么低的價格,或根本沒有房源,這種現象在存量住宅和寫字樓售賣時可以說相當普遍?!北本┲獫櫬蓭熓聞账魅温蓭熗貘櫭诮邮軜肪硬稍L時表示。
??長期關注房地產法律領域的王鴻名直言,“釣魚信息”的危害不容小覷。一方面,此舉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對行業造成負面影響?!芭撟骷僬叩美?,會使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越來越多,很多中介競相效仿,不利于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甚至會影響社會誠信道德建設?!彼f。
??另一方面,在王鴻名看來,房產中介發布虛假信息,已經侵犯了民眾的知情權、選擇權。他認為,應盡快規范房屋中介服務,出臺明確、細化的法律規章,嚴厲打擊虛假信息,充分履行監管職責,規范房地產中介市場秩序,維護購房者合法權益。
??樂居買房查閱公開信息后發現,近年來,為規范網絡房源發布,全國多地都曾有所行動,如北京去年多次開展專項執法檢查,集中約談主要網站,嚴查發布違規、虛假房源信息,下架違規房源信息92萬余條,凍結違規用戶賬號約7萬個。
??但從時??梢姷男侣剤蟮乐胁浑y看出,上述問題目前還遠遠談不上解決,集中檢查后“死灰復燃”情況較多。
??華泰證券房地產分析師張璐認為,除了加大監管執行力度和懲戒力度外,還應對房產信息平臺加強監督,“中介發布虛假信息,平臺也應盡到審核義務,從‘出口’杜絕虛假信息流出?!彼硎?,房產信息發布平臺應強化審查義務,對發布虛假信息的中介機構和個人給予一定期限內禁止登錄和發布信息的處罰,形成政府監督、行業自律、企業自查、社會參與的綜合管理體制,如此才能剎住房產中介虛假信息泛濫的“風潮”。(完)
參與討論 我要評論